“食品安全,责任重于山”,随着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事件造成的影响,消费者对畜禽产品心存疑惑,难以放心消费。2011年5月30-31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访源头、探真相、树信心、促消费——肉鸡养殖与消费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生产与环境研究室主任张宏福研究员应邀分别做了《肉鸡遗传选育进展》和《鸡肉营养特点和生产过程》报告。来自中国畜牧兽医总站、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的领导以及全国各地的记者、人大和政协代表、部分肉鸡企业代表等各界人士约300人参加了会议。张宏福研究员就“肉鸡养殖与消费安全”应邀做客新华网进行访谈。 体系专家分别对肉鸡的选育历史及取得的显著遗传进展、肉鸡的标准化养殖、鸡肉的营养特点、消费安全等问题做了精彩的发言。肉鸡之所以生长快、出栏早,主要得益于以下五大因素:一是不断优化的品种,诸多国内外育种公司和科研机构长期对肉鸡品种的研究和选育,近十年,每两年的选育进展可以使肉鸡达到上市体重的时间缩短1天,原来肉鸡达到5斤重要52天,现在只需要42天;第二是饲料营养的平衡供给,蛋白质、能量的充分供应,12种维生素,8种微量元素,18种氨基酸,尤其是11种必需氨基酸,严格按照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量进行供应,使得遗传潜力能够充分体现出来。第三是标准化的鸡场设施和理想的养殖环境。肉鸡生长的鸡舍是一个自动控制温度、湿度的全封闭环境,24小时的通风体统,自动供水,自动供料,这为鸡的成长提供了稳定舒适、适合生长的环境。第四是有效的防病防疫措施。洁净无污染的生长环境、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是肉鸡得以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为避免外界病毒的侵害和干扰,大多肉鸡养殖企业都坐落在偏远的乡村或人烟稀少的山区。此外,从出生到出栏,肉鸡均经过疫苗免疫,确保了健康成长。第五是科学的饲养与管理。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条件,包括建立符合肉鸡生长规律的光照、喂料、供水、通风等程序,以及按鸡群生长规律分阶段饲养等手段,确保了肉鸡从鸡雏到出栏,快速并健康的成长。肉鸡生产效率高,适合于标准化大规模生产,鸡肉通过屠宰、加工、分割,可以充分实现标准化、批量化。此外鸡肉营养价值高,其一是蛋白含量高,高于猪肉和牛肉等,其二是脂肪含量低,其三是消化吸收率高。 针对目前社会上流传的肉鸡养殖添加激素等传闻,肉鸡产业技术体系自2010年起,已组织部分专家开展了鸡肉产品中激素含量的分析测定、参与了畜禽养殖业生产中激素使用情况的调研。此次访谈中,张宏福研究员指出,肉鸡养殖添加激素是一些不知情者的误传,更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炒作的结果。在目前鸡的遗传潜力下,肉鸡生产不需要外加激素,也不可能外加激素。一是没有必要,二是技术上也不可行。社会上传言“长6个翅膀的怪鸡”,是个别人通过网络发布的由电脑合成的图片广为传播所致,请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随着现代综合养殖技术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的肉鸡产品将更安全、更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