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20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12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鱼类工业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在北京成功召开。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及其建设依托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具体承办了此次论坛。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农业部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到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林浩然,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渔业局局长赵兴武、科技教育司产业技术处处长张国良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报告。本次论坛还得到了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和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持。来自鲆鲽类、大宗淡水鱼和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团队成员及国内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规模空前的高端论坛,并围绕“鱼类工业化养殖装备与生产管理”、“鱼类规模化繁育与养殖技术”、“育种与生物工程”、“鱼类营养与饲料”、“鱼病防治与渔药”、“加工与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与产业经济”等7个专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产业技术处张国良处长做了题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运行与‘十二五’工作思路”的主题报告,他全面总结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四年来所取得的七方面的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系统分析了体系运行中需不断探索解决和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在谈到“十二五”体系建设工作重点时,张国良处长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全面推进体系对产业重大问题的解决。目前各体系经过三年与技术用户的深度融合,已经形成了系统、全面、深刻的大科研思路,这些大的科研思路将在“十二五”全面付诸实施,体系人员将联合攻关产业发展的瓶颈,并实现技术研发、使用和推广、市场营销和组织形式等一体化的配套模式。二是全面推进建立国家产业技术管理平台,包括全国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和本产业研究信息服务平台。三是推动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和各体系之间的横向联合。四是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和务实作风的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五是以建立求真务实、民主开放的体系为核心,完善各项制度和管理规定。
大会执行主席、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作了题为“推进工业化养殖是现代渔业建设赋予我们的责任”的主题报告,深刻诠释了工业化发展的内涵及趋势,阐明了鱼类养殖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生产工厂化和管理工业化”的四化养殖理念,提出要大力发展鱼类工业化养殖,即集工程化、工厂化、设施化、标准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化鱼类养殖产业模式。
鱼类养殖业作为大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工业化养殖模式能够适应我国当前水资源日渐短缺,陆基养殖水面减少的国情,且养殖效益高、可控性强,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环保的高效工业化养殖模式的建立和良种选育、专用饲料研制、疾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产业经济宏观规划等方面相应技术的集成应用,将引领鱼类养殖朝着设施化、集约化、规范化、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实现鱼类养殖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此次“鱼类工业化养殖与可持续发展”工程科技论坛的成功举办,彰显了我国政府机构、学术界、产业界对鱼类养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全国各界团结一致、积极推进养殖产业走上节能减排、环境友好、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创新了产业技术体系间的大合作与大联合,展示了体系建设的突出成果和前瞻性探索与思考。大会的胜利召开,将鼓舞各界同仁共同努力,迎接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鱼类养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