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中心 >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熊和平首席考察干热河谷地区剑麻种植情况

时间:2010-11-18 09:46来源:麻类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 作者:admin 点击:

2010120122,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熊和平首席应邀前往云南省元谋省考察干热河谷地区剑麻种植情况。陪同考察的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研究所所长沙毓林研究员,副所长袁理中研究员,热区生态研究专家纪中华研究员。体系内剑麻岗位专家周文钊副研究员、体系大麻岗位专家杨明副研究员,苎麻栽培岗位专家唐守伟研究员也一同前往考察。

 

考察现场

 

 剑麻抗旱能力优势明显

 

干热河谷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生产区域。该地区光热充足,降水偏少,全年降水量不足600 mm,且集中在5-9月,有着较为明显的雨季和旱季特征;水分蒸发量高达1000 mm以上。雨季水土流失严重,旱季树木和小草也枯萎,裸露地呈现沙化趋势。

在此次的考察中发现,剑麻的抗旱能力均比其它作物和树木高。根据云南省农科院热区所沙所长介绍,2007年从广东引进剑麻种植试验,几个试验点的结果表明,剑麻在干旱极端条件下,仍能维持生长,能有效地覆盖裸露的土表,保护土壤流失,是极佳的生态恢复先锋作物。

考察期间,熊和平首席与同行的专家进行了座谈,对在干热河谷开展以剑麻、苎麻等麻类作物为主的科研、示范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袁理中副所长详细地介绍了热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的工作设想;他指出干河热谷地区覆盖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同时又是长江的源头、金沙江的上游,治理好干河热谷地区的水土流失和进行生态恢复,对保护母亲河长江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的干河热谷地区的生态恢复工作仅从表面开展,往往是一边恢复,一边又遭到破坏。本次邀请熊和平首席进行考察,主要是引进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剑麻、苎麻研究成果,从麻类产业化生产的角度考虑干河热谷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

 

会议现场

剑麻岗位专家周文钊副研究员认为,剑麻原产非洲,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在干旱条件下,抗旱机理主要是剑麻叶片白天气孔能及时关闭,减少水分蒸腾。近年来,剑麻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品种推广,优质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成为剑麻生产的技术支撑。

熊和平首席在座谈会总结中指出,此次考察活动非常重要,带着实际问题进行调研,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这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所提倡的;剑麻、苎麻是我国热带地区的重要纤维作物,在干河热谷地区种植具有较好的比较优势。抓好热区的剑麻、苎麻生产,一是要将现代种植技术进行组装和推广;二是要进行品种的示范,以小区示范引领产业的发展;三是要在生产优质剑麻、苎麻纤维的同时,加强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特别是剑麻药用原料皂料的提取等,做到全面充分利用。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