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最新动态 > 新闻中心 >

虫灾突发,农药企业应对能力几何?

时间:2012-08-24 21:35来源:未知 作者:农林化学除草网 点击:

 

《 农民日报 》

    8月9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将300吨农药产品火速运往吉林虫灾区。

    孟凡崇 摄

 

 

    本报记者 王腾飞

    近段时间以来,粘虫在我国北方多地相继爆发,发生面积之大、范围之广、虫害密度为近10年罕见。面对突发虫灾,各地纷纷打响了“虫口夺粮”战役,许多农药企业也积极行动起来,将农药紧急调往灾区,配合当地农业部门全面投入防治粘虫,为打赢这场粘虫歼灭战提供充足“弹药”。目前,粘虫防治工作已接近尾声,记者就相关问题对几家农药企业进行了采访。

    行动企业紧急生产调货驰援灾区

    “我们了解到虫灾发生情况后,用两天的时间快速展开实验,筛选出配方后,三天内将产品紧急送往灾区。”海利尔药业集团总裁杨波涛告诉记者,目前往吉林长春周边地区送达的100多万元的产品和原有的几十万元客户库存,不到一周就销售得差不多了。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策划部经理李一峰对记者说,面对突发虫灾,中保集团快速反应,启动紧急防控措施。公司供应部紧急调配,生产部杀虫剂车间通宵达旦加班生产,市场部物流团队采取分批点对点24小时直达送货,以最快时间送达灾情一线。公司的吉林技术服务和销售团队连夜接货、送货,田间指导杀虫技术,虫情暴发区呈现农民排队购买的火爆场景。“我们公司仅吉林西部松原灾区3天内累计供货约一万件,有效防控面积达100万亩。”

    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总监季建国向记者介绍说,公司接到了通知生产200多吨4.5%高效氯氰菊酯,但时间非常紧张只给了三天时间,通过全员参与生产,不分白昼赶了三天,最后只能提供115吨。他表示,我们并没有因为此次虫灾对杀虫剂需求加大而提价,价格还是和以往一样,不增加农民的负担。

    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姜洪胜介绍,虫灾发生后,公司迅速安排一线营销人员奔赴市场,进行病虫害防治指导,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加班加点备货,物流部紧急调运,市场部与相关科研院校联合拟定粘虫防治方案,对农户进行用药指导,全力配合粘虫防治工作。

    影响局部地区杀虫剂销量增加

    此次罕见的粘虫灾害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带动了玉米期货、涉农股票的大幅上涨,这也给北方用药市场带来了一波行情,推动部分地区杀虫剂销量增加。

    姜洪胜告诉记者,受虫害严重发生的影响,吉林、辽宁、河北等地区农药销售量有所增长,有机磷类的毒死蜱、敌敌畏、菊酯类的高氯、功夫、抗生素类甲维盐等产品销售比较紧俏,反应速度比较快的企业在这轮行情中,销售额增长迅速,受益匪浅。

    季建国表示,这次虫灾来势凶猛,走得也快,前后大约10天防治时间。所以此次虫灾,东北的企业和靠近东北的企业杀虫剂销售不错,清理了积累多年的杀虫剂库存,一般企业增加了30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而南方企业则一般,仅有10多家企业销售有明显增长,整体来看对农药市场影响不大。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祥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病虫害突发对企业销量有部分提升,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其实只是农药需求量和使用量的增加,市场价格和总体销量影响不大。

    思考能否抓住用药机会是关键

    在虫灾突发引起的这轮行情中,有很多企业抓住了机遇销量提升,但也有不少农药企业没有及时反应,错过了用药时机。

    “这次粘虫防治时间就那么几天,有的企业杀虫剂还没送到就不用不上了,不少企业有类似情况。”季建国说。

    “粘虫暴发和去年的二点委夜蛾类似,都是迁飞性、间隔年份暴发的害虫,遇到合适的湿度、温度就会暴发成灾,这对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是一个考验,短短几天时间内,产品供应、生产、物流、技术指导都要到位。”李一峰表示,今年很多企业并不乐观,前期没虫,有虫的时候抓不住机遇。还有一些企业准备好了,可惜销售渠道没有打通。企业的营销渠道建设也决定了是否能抓住机会,平时沉淀的网络、服务、宣传等等会在关键时候起到作用。

    杨波涛也表示,今年前期病虫害发生较轻,没有什么大的亮点。近期突发性病虫害和局部地区病虫害高发有一定的用药机会,但关键是企业能否抓住机会。

    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市场部李雷告诉记者,公司非常注重病虫害的预测工作,一直和各地植保部门和病虫情报中心保持紧密联系。因为能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就能抓住机会,提早布局,有重点地在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区加大推广力度,今年公司销售额比去年增加了近40%。

    建议应提高重大病虫害应对能力

    如何更有效地应对突发性虫灾,部分企业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沈祥丰表示,虫害暴发反映出目前农药使用和预测预报方面存在的问题,病虫害用药不能见虫打虫、见病治病,应该从病虫害的源头控制、早期控制,继续坚持和推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粘虫在六七月份防治适期打药效果比较好,等到8月份,虫子到了暴食期,吃得很快,防治难度就大了。”杨波涛也表示,防治病虫害关键在于预防,应该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指导工作。此外,受灾严重的地区农民出现恐慌性用药的情况,有的零售商趁机涨价,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应该在价格体系方面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农药价格。

    他还建议,国家应该保证一定的农药救灾储备量,尤其是遇到这种突发性病虫害。一般六七月份农药企业都会控制库存,存货不多,要紧急调运大量农药,生产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应该给定点的大中型农药企业加大补贴力度,针对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主要病虫害,要保证在几月份之前有安全库存,而现在主要还是靠经销商自发调货供应。

    李一峰表示,企业应该建立重大病虫害预警机制,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这样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权威的植保信息、科学的防治技术和对路的产品。

(责任编辑:农林化学除草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