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了解首席科学家的工作状况,加强对首席科学家工作的民主监督和管理,今年9月,结合“十二五”体系人员遴选竞聘工作,我们组织开展了对首席科学家的“十一五”工作评估。评估针对首席科学家领导和管理团体的能力、工作作风等,设计了9个问题,每个问题设计了“非常、基本、不”三个档次,请每个体系人员填写。表格由我处负责收回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在50个体系中,每个体系平均80%以上人员非常肯定首席科学家在“十一五”期间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和工作作风。表明首席科学家们在“十一五”期间特别是体系初创时期,团结和带领本体系全体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生产中的问题积极开展研发和试验示范,认真完成我部交办的各项任务,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探索建立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民主开放的学风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但是,从统计结果中也看到,部分首席科学家在个别指标上,有超过15%的体系人员不认同,需要引起首席科学家个人的注意,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听取本体系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逐步调整、完善和加强。我们也将在“十二五”期间通过适当的形式,对首席科学家开展学术领导能力、管理艺术和方法、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培训。 以下是9个指标中本体系超过15%的人员不认同的首席科学家: 1、首席科学家的能力和品格是否胜任本体系的领导工作:禹山林(19%)、文杰(17%)、陈瑶生(15%)、张金霞(15%)。 2、首席科学家是否能用很大精力来管理和研究体系工作:喻树迅(15%)、陈瑶生(15%)、文杰(15%)。 3、首席科学家能否把体系作为一盘棋来综合考虑安排研发任务和联合协作:张京(17%)、张金霞(17%)、党占海(16%)、韩天富(15%)。 4、首席科学家能否合理安排体系内各研究室和各试验站的工作分工,调动大家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陈瑶生(20%)、段长青(18%)、张金霞(17%)、张京(15%)、杨亚军(15%)、黄华孙(15%)、文杰(15%)。 5、首席科学家是否能够坚持民主决策:张金霞(19%)、金黎平(15%)、禹山林(15%)。 6、首席科学家是否能够认真听取体系人员的不同意见和不同声音:韩天富(23%)、禹山林(19%)、文杰(19%)、张金霞(17%)、党占海(16%)、陈瑶生(15%)、金黎平(15%)、段长青(15%)。 7、首席科学家能否公正处理体系内部的矛盾和问题:张世煌(21%)、陈瑶生(15%)、禹山林(15%)、文杰(15%)。 8、首席科学家是否经常与体系内人员沟通交流:文杰(28%)、韩天富(18%)、陈瑶生(17%)、张金霞(17%)、段长青(15%)、吴杰(15%)、戈贤平(15%)。 9、首席科学家的个人品格符合你心目中的团队领军人物吗: 文杰(28%)、吴杰(25%)、禹山林(19%)、张金霞(19%)、陈瑶生(18%)、张世煌(16%)、韩天富(15%)、金黎平(15%)、黄华孙(15%)、戈贤平(15%)。 |